河北新闻网讯(李书杰 通讯员章丽)今年,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在邢台市巨鹿县南任庄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金银花-大白鹅”种养循环模式和技术,一方面大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实现了绿色环保、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另一方面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该模式和技术深受当地金银花种植户欢迎。
9月22-23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还在该示范基地举办了“金银花全程绿色生产示范基地暨种养循环模式观摩交流会”,邀请省、市、县相关领导和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创新团队各岗站专家,现场观摩“金银花-大白鹅”种养循环模式效果,并围绕金银花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开展学术研讨,共同就金银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探寻新思路、新模式。观摩交流会现场,巨鹿县南任庄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负责人张占勇说,我们这里原来金银花田间除草严重依赖人工,近年来人工费用逐年上升,这项成本已经成为金银花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导下,今年春天我们基地在150亩金银花田放养了600多只鹅苗,利用鹅喜食农田杂草的习性替代人工除草,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基地节约了20多万元的除草费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及华研究员介绍,依据今年的试验情况,种养循环模式的探索获得初步成功。下一步将继续优化该种养循环模式,探索单位面积的合理负载量,同时研究相关技术指标,为这种模式在金银花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据悉,巨鹿县是“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金银花道地药材产业之乡”,金银花在该县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干花1.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60%以上,年产值26亿元,是巨鹿县极具竞争力的农业特色产业。“金银花-大白鹅”种养循环模式和技术能够在该县甚至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应用前景和效益巨大。
提到河北省金银花产业的绿色环保和高质量发展,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药材创新团队质量控制与综合利用岗位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攻关研究,走出了一条“新技术 新模式 示范基地”的成功之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他们在金银花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技术成果,结合多年自身科研技术创新,总结制定了“金银花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和“金银花质量调控技术规程 (db13/t 5684-2023)”两项地方标准,规范了河北省金银花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要点,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贮运等环节。有效解决了河北省道地药材金银花传统栽培模式下药材质量下降、农药残留等危害物含量超标、产地加工技术落后等产业瓶颈问题。金银花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获得2022年河北省省农业主推技术;金银花高质量绿色生产模式获得 2023年河北省农业主推模式。
近年来,为使新技术新模式尽快落地应用,岗位团队采取“边研究-边示范-边推广”的方式,在金银花主产区巨鹿县建立多个示范基地,将系列技术成果分别在慧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巨鹿县群芳种植园、桑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示范应用,示范面积达3000亩以上、辐射面积达50000亩以上。其中,对巨鹿县南任庄金银花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打造堪称典型和标杆,该基地金银花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全程绿色生产技术的示范应用,显著提高了金银花二三茬花药材品质,药材达标率增加13.2%,实现产业增值16.8%。该基地带动并提升了周边金银花绿色种植技术水平,辐射面积达20000亩。2023年该基地示范推广了“金银花-大白鹅”种养循环模式,为中药材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和生态种植开创了新途径和新模式,效果显著,影响力巨大。
另外,在建立基地示范引领的同时,该研究团队注重新技术新模式的培训和实地指导工作。近几年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省级金银花特色产业集群等建设项目开展技术培训,在基地示范区对基层农民、农业技术人员、经营实体与企业技术骨干等开展线下培训1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2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500余份;开通空中课堂,定期指导生产,在线人数超过2万人次;同时开展技术观摩、媒体宣介等活动,全力打造河北省金银花精品药材基地,整体提升了金银花绿色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了金银花产业经济效益和冀药品牌知名度。
与此同时,团队不仅强化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示范应用,同时还注重营造基地科技文化氛围,在示范基地醒目位置竖立核心技术宣传标牌、技术普及标牌、知名专家宣传标牌等。与当地部门共同建立科技-党建联合基地、科普基地,引入产品溯源体系,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地影响力,营造浓厚的示范基地科技文化氛围,彰显了科技在当地和金银花产业的影响力,提高了金银花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富民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