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和河北省农学会联合举办的“作物抗逆机理与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4位相关领域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耐盐基因挖掘、耐盐作物生理以及盐碱地治理技术等难点热点作学术报告并进行研讨。研讨会有100多人参加。
“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水稻耐盐性的遗传和地理多样性。”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家amelia henry通过线上参与了研讨会。
amelia henry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植物生物学博士,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水稻逆境生理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负责水稻耐旱耐盐水稻种质鉴定、水稻耐盐抗旱遗传机制解析研究,与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坦桑尼亚等国的15个研究伙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在水稻逆境生理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随后,来自香港大学的博士clive lo、埃及农业研究中心的教授shireen kamal assem、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系的博士张文娜、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博士tabassum hussain、埃及农业研究中心大田作物研究所教授bassiouni a.zayed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8位专家,也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分享经验。
“通过今天的学术交流可以看出,河北省在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几位国外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报告内容非常感兴趣,纷纷表示接下来愿意和我们继续探讨研究,这些都说明我们之前努力方向是正确的,增加了我们作为科研工作者的自信心,接下来我们团队将继续在盐碱地绿色投入品研发方面发力,加快功能型微生物菌剂的产业化。”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胡栋说。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省在盐碱地的资源调查、作物育种、栽培模式、绿色投入品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和突破,但在植物适生改土机制、盐碱地水盐运移规律、盐碱土壤水肥盐与微生物多因子耦合控盐机制等基础研究及创建盐碱地高效利用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和深度探索。
“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世界性难题,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的重要抓手是科技创新,这次学术研讨会既是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也将进一步提升河北省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水平。”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李岩在会上发言。
据了解,接下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将继续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原则,通过项目设置和资源配置,开展基础研究,加强作物抗逆胁迫、耐盐机制研究国内外联合公关,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强品种选育,创制特色优异抗逆耐盐碱作物新种质,培育一批耐盐碱新品种(系);分类分区探索盐碱区产能提升模式,创建苜蓿-旱碱麦-夏玉米轮作、滨海中度盐碱耕地玉米冬绿肥生物炭优化配施、滨海重盐碱地设施原土改土降盐、滨海盐碱区地下咸水综合利用等一批盐碱地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