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高地信息-现金网官网







  2024/6/20 8:29:16
 
english          | 现金网官网-皇冠现金官网hga2020 | |    
   您的位置:打造四个高地  >> 信息
 
“技”高一筹 打造农业发展新高地
    
作者:吴苗苗      编辑:高蒙龙   上传:贾沛雯   发布时间:2024/5/27 11:09:08   信息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2024年5月27日 第一版和第二版

小麦冀麦765、大豆冀豆12、花生冀花19号等5个品种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3年)》;
        “养殖废弃物高值转化土壤修复肥料关键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模式;
        甘薯新品种冀元1号获得中国(卢龙)首届甘薯产业发展大会鲜食组一等奖;
        建设院级重点科技成果示范基地73个……
        一张来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2023年成绩单格外吸睛。
        助力单产提升
        夯实稳产“耕”基
        5月21日,在邢台市柏乡县广骁种业马村示范基地,泛黄的麦田一望无垠,株株颗粒饱满,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这里种植的小麦品种是冀麦u80,是我们团队选育的节水、高产、抗逆、中强筋类型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实现了节水抗逆与高产的结合、节水与优质的结合。”省农科院粮油所副研究员吕亮杰一边查看小麦长势,一边对记者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多产粮、产好粮,种子是关键。为了更好地给中国种子注入河北力量,省农科院的专家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粮食生产寻找一颗颗“金种子”。
        近年来,小麦育种团队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品种有冀麦325、冀麦765、粮圣105、冀麦u80、冀麦323、冀麦782;创制综合性状突出的优质强筋、中强筋、节水、高产、特用等关键性育种材料或种质14—20份;小麦品种生产经营权成果转让率达80%。
        小小一粒种子,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不只小麦,省农科院已培育出冀酿系列高粱品种、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豆系列“双高”大豆品种等一大批优质品种。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除了在“良种”上发力,省农科院还积极推广“良技”“良法”,并率先在全省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打造了宁晋县智慧农场。
        “我现在用的是地埋式伸缩喷灌,省时、省力、省水,30多亩地只需要1个人和1部手机就解决了。”小满时节,正是小麦管理关键时期,宁晋县北楼下村村民陈建飞来到自家麦田,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机,简单操作几下,预埋在小麦田地的喷灌设施就自动升起来开始喷灌。
        在北楼下村近300亩的示范基地上,省农科院栽培团队建设了智能控制中心、一座小型气象站、多个探测土壤湿度的探头装置以及遍布田地的浅埋滴灌和喷灌管道。
        “以往我们主要依靠经验管理作物,现在根据小麦多光谱长势信息、土壤墒情信息和气象信息,应用多维数据融合进行数学建模,就可以生成水肥一体化管理方案,更精准、更科学、更高效。”省农科院粮油所栽培研究室主任张经廷说。
        智慧农场实现了耕种管收全程无人化作业,逐渐摆脱种植对人经验的过度依赖,引领小麦产业从经验式、粗放式向数字化和科学化、精细化转型。
        “我们还集成创新‘北斗导航 无人驾驶 小麦精播 浅埋滴灌’一体化作业技术,通过革新传统小麦播种及灌溉施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张经廷说。
        据了解,示范基地建设数字化农场后,小麦亩灌水定额下降约50%,亩灌水量从150方减少到90方,节约氮肥达20%,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
        河北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河北省农科院通过选育优良新品种、探索创新配套技术、积极推广智慧农业,为全省重要农产品单产提升提供科技支撑,努力让“中国碗”装上更多“河北粮”。
        探索开发利用
        提升盐碱地综合产能
        5月9日,河北省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召开。会上指出,全省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初步形成轻度盐碱地粮油种植模式、中度盐碱地粮饲轮作模式和重度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粮经饲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多年来,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团队在冀东盐碱地开展科技示范与基地建设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盐碱地种植苜蓿5年以上,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盐含量,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使土地肥力极大提升。因此,种完苜蓿以后,再轮作小麦和玉米,可以提升产量,同时减少肥料的用量。”看着沧州试验站试验田里生机勃勃的紫花苜蓿,省农科院资环所副主任刘振宇面露喜悦。
        苜蓿是多年生的豆科牧草,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特性。为了“盐碱白”成为“牧草绿”,省农科院资环所的专家们扎根盐碱地20年,不断探索盐碱地改良利用、牧草产业技术研发,积极推广“切根复壮”技术、“中重度盐碱地绿肥 苜蓿梯次改良利用”技术等20余项关键技术。如今,黄骅市苜蓿种植面积20余万亩,去年年产量17万余吨,苜蓿产业实现产值近4亿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
        在沧州南大港果蔬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省农科院滨海所的专家们利用暗管排盐和浅层咸水淡化技术,使示范区0-20cm土壤盐分由1.5%下降至0.25%,实现了滨海盐碱地设施樱桃、无花果、番茄、黄瓜等10余种果蔬原土生产。
        自2022年以来,省农科院杂粮创新团队积极探索“旱碱麦 夏高粱/夏谷子”高产增收新模式,比“旱碱麦 夏玉米”传统生产模式每亩增收384至509元。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好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关键领域科研攻关,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转化应用,开创盐碱地综合利用工作新局面。”省农林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王旗说。
        推动提质增效
        打造特色“产业链”
        在装足“米袋子”,牢牢端住饭碗的同时,为了让河北“菜篮子”“果盘子”品种更加丰富,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对特色作物开展全产业链科技服务,助推蔬菜、水果、杂粮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眼下,沧州市青县司马庄村特色蔬菜种植园里,河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的特色叶菜和瓜果新品种、无土栽培基质、棚室覆膜机、集成性供水吸肥器以及系列绿色栽培管理技术等,对农产品提档升级、实现农业轻简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已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光农业产业模式,打造了‘大司马’绿色蔬菜品牌,这都离不开专家们的帮助。”对李志彬和很多农户来说,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专家们亦师亦友,是他们增收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近年来,省农科院积极探索促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新模式,先后与衡水市、邯郸市、定州市等地方政府签署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按照“优势产业抓升级、特色产业扩规模、传统产业促调整、绿色产业强品牌”的思路,围绕当地政府、市场及新型经营主体需求,开展“定制式”技术服务,解决生产上重大问题,助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农科院累计在全省建设科技示范基地、样板170余个,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60余项。通过院地合作全力助推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或产品品牌创建,先后做亮区域公用品牌13个,培育企业优质产品品牌33个,标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品牌注入了新内涵,促进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武安小米、深州蜜桃、曲周蔬菜(种苗)、涉县柴胡、魏县鸭梨、饶阳设施葡萄、饶阳设施蔬菜、邱县红薯(食用)、阜城高粱、武邑红梨、安平生猪(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名花生、馆陶黑小麦、阜城西瓜、涉县连翘等先后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评选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为当地一张靓丽名片。
        “下一步,我们将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全省农业科研‘一盘棋’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省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铁龙说。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键词:省农科院,小麦育种,智慧农场,盐碱地综合利用,特色产业阅读:187
相关信息              
 
 






网站地图